中诺仪器专注建筑材料、电线电缆、消防器材、电力系统检测设备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 ZY6260电线电缆热释放测试仪与废气处理设备

ZY6260 电线电缆热释放测试仪与废气处理设备

电线电缆热释放速率测试装置适用于建筑工程中使用的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试验。试验可以得到电缆或光缆在特定燃烧条件下的下述特性:火焰蔓延(FS);热释放速率(HRR);热释放总量(THR);产烟速率(SPR);产烟总量(TSP);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燃烧的滴落物/微粒

应用范围:

设备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筑工程中使用的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试验。试验可以得到电缆或光缆在特定燃烧条件下的下述特性:

---火焰蔓延(FS);

---热释放速率(HRR);

---热释放总量(THR);

---产烟速率(SPR);

---产烟总量(TSP);

---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

---燃烧的滴落物/微粒

设备符合标准:
2.1符合中国标准GB/T 31247-2014 《燃烧性能等级及判定》条款4.2 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等级判据和条款5.2 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
2.2符合欧盟标准EN 50575:2014《电力、控制盒通信电缆在建筑施工期间要符合防火性要求》
2.3符合中国标准GB/T 31248-2014 《电缆和光缆在受火条件下的火焰蔓延、热释放和产烟特性试验方法》条款4 试验装置;
2.4符合中国标准GB/T 31248-2014 《电缆和光缆在受火条件下的火焰蔓延、热释放和产烟特性试验方法》条款5试验装置的标定。
2.5符合欧盟标准EN50399:2011《着火条件下电缆的通用试验,火焰蔓延试验中测量热释放量和冒烟量-测试仪器、程序和结果》。
2.6符合中国公安部标准GA/T 716-2007《电缆和光缆在受火条件下的火焰传播及热释放和产烟特性的试验方法》。

三、主要特点:
3.1我公司不但严格按照GB/T31248-2014标准设计,符合GB31247-2014电线和光缆燃烧性能分级外,还符合欧盟标准EN50399:2011设计,满足EN50575-2014B标准欧盟推行的CPR认证。欧盟的CPR认证在2017年全球强制执行。
3.2分析仪:氧气分析仪采用西门子品牌,整机原装进口,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别采用德国和瑞士传感器和模块;
3.3采用仪器设备专用开发软件LabeView及数据采集控制卡;控制试验过程中可以实时查看试验数据曲线,可实现自动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保存和输出测定结果
3.4状态检查界面:可一目了然的获取仪器的各个传感器部件的工作状态;可记录各个传感器的工作数值,包括微压差传感器、烟囱温度、氧气分析仪、二氧化碳分析仪、一氧化碳分析仪;报告模板为EXCELL格式,可显示图形及数值模式。
3.5操作系统:强大后台运算数据库,可实时搜集和处理数据,做到真正的傻瓜式。可实时收集记录燃烧的耗氧量、燃烧的二氧化碳生成量、排烟管道中烟气的透光率、热释放速率(HRR)、热释放总量(THR)、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产烟速率(SPR)等技术参数。

3-1、操作界面(1)

3-2、操作界面(2)
3.6校准模式:可设置各个传感器校准模式,包括氧气分析仪、二氧化碳分析仪、一氧化碳分析仪、微压差传感器、烟密度测量系统、质量流量控制的单点或双点校准,以获得最佳线性;
3.7校准程式:配有独立的常规校准程式。程式里含有:点火前5min内HRR、氧含量和透光率的漂移;燃烧阶段最后5min的HRR平均值;在点火前5min基线校准给过程中的第1min内的氧含量、透光率和HRR的各自平均值为初值;在校准测试过程中的最后1min内的氧含量、透光率和HRR的各自平均值为终值;氧含量、HRR和透光率初值和终值的差值。
3.8 燃烧室采用方通钢结构,内壁为不锈钢,刷黑色耐腐蚀漆,中间采用传热系数为0.7W·m-2·K-1的热绝缘棉,外壁为不锈钢。配备钢梯到燃烧室顶,并在室顶安装方通护拦,确定方便于房顶维护设备及提高安全性。
3.9试样的安装:采用电葫芦吊装;

3.10安全保护:当发现试样完全不阻燃时,安装有强制性灭火装置;

设备主要参数:

4.1仪器组成:燃烧室、集烟罩、空气供给系统、标准梯、点火源、排烟管道段、取样和测量管道段、烟密度光学测试系统、气体分析仪、数据采集和软件处理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燃烧气体控制系统和排烟系统等部分组成。

4.2燃烧室:

4.2.1试验箱:是一个宽(1000±50)mm,深(2000±50)mm和高(4000±50)mm的自立箱体。试验箱的顶部安装钢梯一侧开有出烟口,尺寸宽为300±30mm,长为1000±100mm。试验箱的后墙和两侧采用传热系数约为0.7W.m-2.K-1的热绝缘材料。符合GB/T 18380.31之5.1条款要求

4.2.2 试验箱的材质:采用方通钢结构,内壁为1.5mm厚不锈钢,刷黑色耐腐蚀漆,在钢板上包覆65mm厚的传热系数为0.7W·m-2·K-1热绝缘棉,外壁为1.5mm钢板刷客户要求颜色的漆。配备钢梯到燃烧室顶,并在室顶安装方通护拦,确定方便于房顶维护设备及提高安全性。符合GB/T 18380.31 5.1条款要求;

4.2.3试验箱正面安装大门,门上设有钢化玻璃视窗,能够随时观察室内试验情况。试验过程中,大门为关闭密封状态,防止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污染室内空气。

4.2.4燃烧箱设有喷淋灭火装置,可实现超温报警或保护

4.3空气供给系统:符合GB/T31248-2014之4.2节条款要求。见图3

4.3.1试验箱底部空气进气口尺寸:(800±20)×(400±10)(mm)。在空气进气口安装有空气箱,空气通过安装于进气口下的空气箱直接引入到燃烧室,空气箱的尺寸与进气口大小一样。空气箱的深度为150mm±10mm,空气由风机通过矩形直管道吹入空气箱中,矩形管道宽300mm±10mm,高80mm±5mm,长为800mm,其底面与空气箱底面的间距为5~10mm;管道平行于底面,同时沿着喷灯的中心线敷设,并通过空气箱最长边的中间处将空气引入。在进气口处安装有格栅,使空气流动均匀并保持一致,格栅有2mm厚的钢板制成,钢板上钻有标称直径为5mm,中心距为8mm的孔。燃烧箱装有喷水灭火装置。

4.3.2空气引入风机:为变频调速风机,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空气供给量。试验前在矩形管道之前的圆形管道横截面上测量空气流量,并将空气流量设置为8000L/min±300L/min,同时可调节至5000±500L/min用于满足GB/T18380成束燃烧试验,试验过程中维持稳定的空气流量,其偏差在设定值的10%范围内。

图4、自动控制空气供给系统


4.3.3在矩形管道之前的圆形管道横截面上装有数显空气风速计,能直观地读出并能控制通过箱体空气的气体流量。

4.4钢梯类型:见图5

4.4.1常用钢梯:宽(500±5),高(3500±10)mm;材质为USU304不锈钢。安装方式符合GB/T31248-2014之6.5.1节和GB/T18380.31-2008试验要求;

4.4.2特殊钢梯:在常用钢梯后加装不燃硅酸钙背板,试样的安装要求与常用钢梯一样。将不燃硅酸钙背板沿标准钢梯固定在横档上,其密度为870kg/m3±50kg/m3,厚度为11mm±2mm,宽度为415mm±15mm,长度为3500mm±10mm。安装方式符合GB/T31248-2014之6.5.1节和GB/T18380.31-2008试验要求;

4.4.3箱体上端装有起吊钢梯用的电动葫芦及支架等组成;以方便试样在地上安装在钢梯上,然后吊起钢梯及试样安装在固定装置上;操作方面,装样便捷。

4.4.4钢梯符合GB/T 18380.31-2008之 5.3节条款要求;


图5常用钢梯和特殊钢梯

4.5吸烟罩:

4.5.1吸烟罩安装于燃烧室排烟口的正上方,高于燃烧室排烟口200mm~400mm,最长边与排烟口的最长边平行,底面的最小尺寸为1500mm x 1000mm。

4.5.2空气和烟气混合挡板:吸烟罩上方设有一个与排烟管道相连的集烟室,为使吸烟罩里的空气与烟气充分混合,在进烟口处安装有空气和烟气混合挡板。

4.5.3试验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气体通过排烟管排出,整个过程不能有任何火焰的穿出和烟气的泄漏。在常压和25°C的条件下,系统的排烟能力大于1m3/s。通风系统的设计不基于自然通风条件,为排出电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烟气,系统的排烟能力为1.5m3/s以上。

4.5.4符合GB/T 31248-2014中4.3标准要求

4.6排烟管道:图5

4.6.1排烟管道与吸烟罩相连。管道的内径D为250-400mm,内置导流片用于均流;为了在测量点处形成均匀的流量分布,管道的直管段长度大于12D

4.6.2排烟管道材质:采用双层管道,内为1.2mm厚的USU304不锈钢,中间为石棉层,外为1.2mm厚的白铁。

4.6.3同时为了精确测量流量,我公司依照欧盟标准EN14390的规定,通过导流片,在测试段的前后形成匀流面。

4.6.4排烟管道内的体积流量:排烟管道内的体积流量设置为1.0m3/s±0.05m3/s,试验过程中体积流量保持在0.7m3/s~1.2m3/s范围内。

4.6.5在排烟管道中采用阀门转换增加另一路排风管道用于GB/T18380-2022成束燃烧的试验排烟;

4.6.6进风流量可调,调节范围可调节至5000±500L/min用于满足GB/T18380-2022成束燃烧试验;

4.6.7采用外置多级干燥剂方式进行水气和微粒物过滤;

4.7双向探头:

4.7.1安装位置:双向探头测量排烟管道中的体积流量,探头安装在距排烟管道始端长度为2400mm的管道中心线位置上,至排烟管道末端的连接管道长度1200mm。探头为长32mm,外径16mm的圆柱体,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气室分为两个相同的腔室,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两个室的压差。符合GB/T 31248-2014中4.5.1要求;

4.7.2差压传感器:采用高精度差压变送器,测量管道差压。为高精度双向探头,量程为(0~200)Pa、精度为±1Pa,压力传感器90%输出响应时间最多为1s;

4.7.3热电偶:采用复合GB/T16839.1-1997规定的K型铠装热电偶测量探头附近区域的气体温度。热电偶丝径为1.5mm。

4.8取样探头:取样探头安装在排烟管道中烟气充分混合处。取样探头为圆柱形,以此减小对其周围烟气流的干扰。烟气的取样位置沿着排烟管道的整个直径设置,为避免烟尘阻塞取样探头,取样探头上的小孔方向调整向下。取样探头通过合适的取样管与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仪相连。孔直径和数量符合GB/T 31248-2014之4.5.2节要求;

图6排烟管道、测量段、取样段

4.9采样系统:见图7

4.9.1采样系统组成:由取样管、烟尘过滤器、冷阱、干燥柱、泵和废液调节器组成,能保证有效地采集烟气样品并吸收掉尾气。

4.9.2取样管采用PTEE耐腐蚀材料制成。

4.9.3烟尘过滤器:燃烧产生的气体由过滤器进行多级过滤,以达到分析仪器要求的粒子浓度等级。多级过滤器采用日本富士品牌。滤头为固体PTFE组成,内部为0.5um PTFE过滤材料。

4.9.4冷阱:抽出来的烟气通过低温凝结,产生水蒸气,然后水蒸气从烟尘中分离出来;冷阱采用压缩机制冷,冷却容量320KJ\h,露点稳定度0.1度,露点静态变化0.1K。系统具备排除多余水蒸气的能力;

4.9.5干燥柱:分离出来的烟气再经过双级干燥柱干燥;

4.9.6取样泵:采用德国KNF隔膜泵,泵的排出能力在10L/min~50L/min,该泵产生大于10kpa的压差。取样管的末端与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仪相连。

4.10风机:在排烟管道末端安装一个排烟风机,在温度为25°C和常压的条件,风机的排风能力大于1.5m3/s。风机功率为7.5kw。

7、采样系统前期处理系统)


4.11烟密度测量设备:采用两种不同的测量技术进行烟密度测量。符合GB/T31248-2014之4.7节标准要求。

4.11.1设备安装位置:安装在排烟管道内气流混合均匀的位置;

4.11.2白光系统采用柔性接头将白光型光衰减系统安装与排烟管道的测管上,且包含以下装置

4.11.2.1白炽灯:在2900K±100K的色温下使用;为6V,10W的白炽灯、加直流电源器,提供稳定的直流电,且电流波动范围在0.5%以内(包括温度,短期和长期稳定性);

4.11.2.2透镜系统:用以将光聚成一直径至少为20mm的平行光束。光电管的发光孔应位于其前面的透镜的焦点上,且其直径(d)应视透镜的焦距(f)而定以使d/f小于0.04。

4.11.2.3探测器:为日本滨松光学测量元件,测量范围为400-750nm可见光范围,透过率精度为0.01%,光密度范围为0-4,烟密度精度为±1%,其光谱分布响应度与CIE的V(λ)函数(光照曲线)的重合精度达到±5%;在1%~100%的探测器输出范围内,其输出值应在所测量透光率的3%以内或绝对透光率的1%以内保持线性;

4.11.2.4光衰减系统的90%响应时间不应超过3s,应向侧管内导入空气以使光学器件保持符合光衰减漂移要求的洁净度,可使用压缩空气来替代自吸式系统。光衰减系统的校准应符合GB/T 31248-2014中附录F.4要求,

4.11.2.5具体参数如下:

4.11.2.5.1 光源:进口德国飞利浦白炽灯

4.11.2.5.2标称功率:10W

4.11.2.5.3标称电压:6V

4.11.2.5.4精度:±0.01V

4.11.2.5.5接受器:为日本滨松硅光电池,经板卡放大信号,通过I/O板卡输入到电脑,光谱响应与国际照明委员长(CIE)的测光仪相匹配。

4.11.3激光系统:激光光度计应使用输出功率在0.5 mW~2.0 mW的氦-氖激光。测管内应导入空气,光学器件保持符合光衰减漂移要求的洁净度(F.4.2),可用压缩空气代替自吸入的空气。

4.12烟气分析设备:

4.12.1氧气分析仪:为德国SIEMENS整机原装进口,顺磁式。

4.12.1.1 测量范围:16%~21%(VO2/Vair)范围内的量氧气浓度

4.12.1.2 信号输出:4-20mA;

4.12.1.3 分辨率100×10-6

4.12.1.4 相对湿度:<90%(无凝结);

4.12.1.5 线性度偏差:<±0.1% O2;

4.12.1.6 零点漂移:≤0.5%/月;

4.12.1.7 量程漂移: ≤0.5%/月

4.12.1.8 内部信号处理时间小于1S;

4.12.1.9 响应时间:12s

4.12.1.10 重复性:<±0.02% O2;

4.12.1.11 本机显示:LCD液晶显示屏(带背光)

4.12.1.12 模拟输出:4~20mA  750Ω

4.12.1.13 环境温度:5℃~+45℃;供电:220VAC±10%,50~60Hz。

4.12.1.14 30min的周期内,测试氧气分析仪的噪声和漂移应不超过0.01%分析仪到数据采集系统的输出最小分辨率应为0.01%;

图8-1、西门子原装进口分析仪(1)

图8-2、西门子原装进口分析仪(2)


4.12.2 二氧化碳(CO2)测量仪器:

4.12.2.1采用红外线(IR)测量,传感器和板卡由德国MBE公司进口;

4.12.2.2测量范围:0-10%;

4.12.2.3重复性:<±1%

4.12.2.4零点漂移:≤ 0.5%/月

4.12.2.5量程漂移: ≤ 0.5%/月

4.12.2.6分析仪线性度:不低于满量程1%

4.12.2.7响应时间:12s

4.12.2.8数据采集系统的输出分辨率优于100×10-6

4.12.2.9模拟输出:4~20mA    750Ω

4.12.2.10环境温度:5℃~+45℃

4.12.2.11供电:220VAC±10%,50~60Hz   5000W

4.12.2.12 30min内分析仪的噪声漂移均不超过100 ×10-6

4.12.3分析仪器前期预处理:在对试验过程中产生的烟气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分析前,进行前期处理,保证烟气干燥以及达到分析仪器要求的粒子浓度等级。前期处理由冷凝、过滤器、德国KNF取样泵、流量计以及管路组成。

4.13整台试验仪器的标定:

①点火源(尺寸和火源验证);②质量流量计;③小推车;④油盘:0.4mm²;⑤烟密度测量系统校准;⑥硅酸钙板;⑦流量分布测量;⑧采样滞后时间测量;⑨校准结果应符合GB/T31248-2014条款5.5.4的要求;⑩标准梯和宽梯的尺寸

4.13.1.流量分布测量:流速分布因子Kc测量,配备双向探头测量;

4.13.2采样滞后时间测量;采用电脑软件对所有数据做了修正;

4.13.3调试校准:

4.13.3.1日常测试使用的Kt因子校准:采用丙烷和甲醇燃料进行校准后,计算最终的校准因子Kt;即流速分布的Kc因子承以丙烷和甲醇燃料最终的修正系数;

4.13.3.2气体分析仪采用标气校准:氮气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一瓶;

4.13.3.3 HRR校准:采用气体喷灯和液体燃烧方式校准;采用不同热释放速率等级进行校准(20kW~200kW)。

4.13.3.4烟气测量系统稳定性的校准: 通过记录0min和30min光接收器的输出信号读数之差的绝对值为漂移。通过计算该线性趋势线的均方跟(r.m.s)偏差来确定噪声;输出稳定性判定:噪声和漂移小于初始值的0.5%;

4.13.3.5白光系统测量准确性校准:采用标准滤光片25%、50%、75%校准;

4.13.3.6烟气测量系统的校准:采用庚烷燃烧时记录前后数据。判定标准:校准试验结束时与试验前测得透光率的偏差在±1%内;校准试验测得的TSP(总产烟量)与庚烷质量损失的比值在(110±25)m2/1000g范围内。

庚烷的燃烧校准(油盘尺寸:外径3505mm,高度1505mm,厚度3.00.5mm;硅酸钙板尺寸400×400mm)

4.13.4常规校准:配有独立的常规校准程式。按照GB/T31248-2014之5.5设计了常规校准程式。4.13.4.1校准程式:

A、点火前5min内HRR、氧含量和透光率的漂移;

B、燃烧阶段最后5min的HRR平均值;

C、在点火前5min基线校准给过程中的第1min内的氧含量、透光率和HRR的各自平均值为初值;

D、在校准测试过程中的最后1min内的氧含量、透光率和HRR的各自平均值为终值;

E、氧含量、HRR和透光率初值和终值的差值。

4.13.4.2校准结果符合以下要求:

A、燃烧阶段最后5min内的HRR平均值与设定值的偏差在设定值20.5kw或30kw的±5%以内;

B、氧含量初值和终值的差值小于0.02%;

C、透光率初值和终值的差值≤透光率值的1%;

D、HRR初值和终值的差值小于2kw;

E、点火前5min内透光率的漂移值小于1%;

F、点火前5min内氧含量的漂移小于0.02%;

G、点火前5min内HRR的漂移值小于2kw。

4.14.点火源:

4.14.1喷灯:二个带型丙烷燃气喷灯及其配套流量计和文丘里混合器(详情见下图)

4.14.2喷灯尺寸:供火表面尺寸应为长341mm×宽30mm的扁平金属板,含有242


图9点火源


φ1.32mm的气孔,分别为81、80和81三排交错排列,分布在标称尺寸257×4.5mm的范围内;


A、每一个喷灯钻有242个¢1.32mm的喷火孔

B、燃烧气体:纯度达95%的丙烷。(客户自备)

C、助燃气体:压缩空气。(气压需达到10Mba以上)客户自备

D、空气流量: (600~6000)mg/min可调。

C、丙烷流量:(200~2000±0.5)mg/min可调。

D、20.5kw喷灯:丙烷的质量流量为442mg/s±10mg/s,空气的质量流量为1550mg/s±95mg/s;

E、30kw喷灯:丙烷的质量流量为647mg/s±15mg/s,空气的质量流量为2300mg/s±140mg/s;

4.14.3喷灯位置:水平放置,距电缆试样前表面应为(75±5)mm,距试验箱底部应为(600±5)mm,并与钢梯轴线对称,供火点位于钢梯两根横档之间的中心,且距试样下端≥500mm;

4.14.4固定燃烧喷灯用小车:小车由一个载灯平台、四个车轮和推车把手组成,高度符合试验时喷灯火焰的高度。

4.14.5自动点火装置:喷灯旁边安装有电子自动点火系统,可以实现远距离点火;控制器具有熄火检测报警功能,能够确保两种功率火源(20.5kW、30kW)稳定输出。

4.14.6质量流量:采用中韩合资七星华创质量流量计,量程:0~2.5g/s,其中在量程范围(0.6~2.5)g/s;精度1%;数显,带4~20mA输出,通过采集卡直接可由电脑控制,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

4.15数据采集精度及采集时间:

4.15.1O2和CO2,精度为100×10-60.01%);

4.15.2温度测量:0-400℃; 精度±0.5℃;

4.15.3测量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装置:20%~80%,精度5%;

4.15.4时间记录系统精度:0.1S;

4.15.5测试时间:1~99m/s可设定;

4.15.8其他参数的精度:为满量程输出值的0.1%;

4.15.9采集时间:采集系统每3s自动采集储存一次,包含以下参数:①时间、②通过燃烧器的丙烷气体的质量流量、③双向探头的压差、④相对光密度、⑤O2浓度、⑥CO2浓度、⑦排烟管道中气体的体积流量、⑧透光率、⑨小推车底部空气导入口处的环境温度。计算材料的热释放速率时,每30s取一次平均值;计算材料的产烟速率时,每60s取平均值。根据上述测量数据,计算材料的热释放速率、热释放总量、燃烧增长速率指数,产烟速率和产烟指数。

4.15.10采集板卡:采用台湾研华数据采集板卡。

4.16计算机控制系统:

4.16.1采用仪器设备专用开发软件LabeView及数据采集控制卡;控制试验过程中可以实时查看试验数据曲线,可实现自动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保存和输出测定结果,数据采集和分析软件成熟易用,可实现并记录采集进风量数据。

4.16.2校准程式:配有独立的常规校准程式。程式里含有:点火前5min内HRR、氧含量和透光率的漂移;燃烧阶段最后5min的HRR平均值;在点火前5min基线校准给过程中的第1min内的氧含量、透光率和HRR的各自平均值为初值;在校准测试过程中的最后1min内的氧含量、透光率和HRR的各自平均值为终值;氧含量、HRR和透光率初值和终值的差值。

4.16.3 试验记录(3秒/次)按编号存储,可随时查询;可以实时查看试验报表打印效果,只需点击开始、计算和保存等按钮就可完成,使用简便。储存以下有关数值:

时间(s)、通过燃烧器的丙烷气的质量流量(mg/s)、双向探头的压差(Pa)、相对光密度、O2浓度(V氧气/V空气)%、CO2浓度(V二氧化碳/V空气)%、底部空气导人口处的环境温度(K);




图10、控制系统



4.16.4同时增加数据调取功能,可以加载以往的实验数据进行从新计算并形成报告。

4.16.5我司中标后准备两种不同规格的样品缆,在三家具备CNAS能力认可的烧试验室进行同类缆每家两组的试验比对;

、整机性能:

5.1整机使用空间:长11米,宽7米,高5.5米以上(含控制室、制样区域、燃气室等空间)

5.2控制室建设:长3米,宽3米,高2.8米(由需方负责);

5.3所有仪器设备在满足标准要求参数和精度的前提下,满足先进性、成熟性的要求;

5.4我司已勘察现场对现场情况已了解,按实验室场地具体情况科学设计,方便使用和易于维护。

5.5整机功率:AC380V,三相五线制;功率:>15kw;

5.6设备具有下列安全保护装置:电源超载、 短路保护、控制回路过载保护。


图11-1、界面风格(1)

图11-2、界面风格(2)

图12-1、生成曲线(1)

12-2实时采集数据(2)

、环境使用条件:

6.1地面平整,通风良好,不含易燃、易爆、腐蚀性气体和粉尘。

6.2附近没有强电磁辐射源。

6.3设备周围留有适当的维护空间。

6.4温度:5℃~30℃。

6.5气压:86~106kpa。

6.6现场要配备AC380V/50HZ,三相五线制;

6.7要求用户在安装现场为设备配置相应容量的空气、电力开关,并且此开关必须是独立专门供本设备使用。

6.8设备不工作时,环境的温度应保持+0~45℃以内。

七、设备设备验收方式

7.1设备符合 GB/T 31247 2014 《燃烧性能等级及判定》 条款4.2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等级判据和条款5.2燃烧滴落物 微粒等级和GB/T31248 2014《电缆和光缆在受火条件下的火焰蔓延、热释放和产烟特性试验方法》条款4试验装置和条款5试验装置的标定的要求。

7.2设备到货后经需方确认,再进行安装调试至正常运行后,委托计量机构进行检定校准。计量费用由我司支付。

7.3检定校准参数:

7.3.1 1K型热电偶;

7.3.2烟密度测量系统:输出稳定性的检测(噪声和漂移应小于初始值的0.5%)、白光系统的滤光片校核(光密度应不超过滤光片理论值的±5%(透光率)或0.01(光密度));

7.3.3气体分析设备:氧气分析仪:输出的噪声和漂移总量应不超过( VO2 / Vair )的 0.01% 、量程和示值误差、响应时间应不超过12s、最小分辨力为0.01%、重复性;

7.3.4二氧化碳分析仪:噪声和漂移、量程(至少为 0~10%)和示值误差、响应时间应不超过12s 、线性度应不低于满量程的 1% 、重复性、分析仪对校准气体输出应不超过0.1% (VCO2 / Vair );对氮气的输出应为(00.00±0.02)%;

7.3.5质量流量计;

7.3.6风速仪。

7.4核查参数:

7.4.1空气供给系统:空气箱深度150mm±10mm;矩形直管道宽300mm±10mm、高80mm±5mm、长至少为800mm;格栅:厚度2mm,标称直径为5mm、中心距为8mm的钻孔;

7.4.2吸烟罩:底面的最小尺寸为1500mm×1000mm;

7.4.3排烟管道:导流片尺寸;排烟管道内径250~400mm,长度应大于12D;

7.4.4双向探头:探头尺寸:长32mm,外径16mm的圆柱体;K型热电偶的热电偶丝直径不能超过1.5mm;

7.4.5取样探头:直径为10mm,探头上游孔径为2mm,下游孔径为2mm(双向)或3mm(单向);

7.4.6取样管:泵的压强差应大于10kPa,气体流量为10~50L/min;

7.4.7庚烷的燃烧校准(油盘尺寸:外径3505mm,高度1505mm,厚度3.00.5mm;硅酸钙板尺寸400×400mm);

7.4.8设备完好,配件齐全,安装调试后经样品测试各项功能正常使用。

八、烟气处理设备净化量1万烟尘净化系统)


8.1适用范围:

8.1.1适用于燃烧设备,单机及成束线缆燃烧净化。净化量为每小时1万立方米的净化系统。

8.1.2本烟气处理设备是电缆成束燃烧热释放试验装置配套环保设备,主要功能对电线电缆在特定的试验条件下,对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或光缆的火焰蔓延、热释放和产烟特性进行检测评价后,完成电线电缆B1级燃烧试验后,对排放废气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其达到国家规定排放要求。

8.2符合标准:

8.2.1符合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

8.2.2符合GB9078-1996《工业炉窑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8.2.3符合GB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8.2.4符合当地环评要求。

8.3详细介绍:

8.3.1整个净化系统有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水洗喷淋净化塔、碱洗喷淋净化塔、湿式静电吸附除尘装置、活性炭吸附除臭箱;

8.3.2本设备的功能包含废气收集总管道、一次除尘装置(水洗喷淋净化塔)、靜电吸附装置(湿式静电吸附除尘装置)、二次除尘装置(碱洗喷淋净化塔)、二次吸附装置(活性炭吸附除臭箱)等四种不同的组合处理方式。

8.3.3本烟气处理设备达到的具体效果要求:电线电缆燃烧(包括成束、热释放、烟密度耐火、单根燃烧、负载等燃烧试验设备)废气处理系统需对试验过程中由电线电缆中聚氯乙烯、聚乙烯、硅橡胶、聚烯烃类、粘胶剂(有机硅脂为主)等非金属材料可燃物在试验时会在瞬时间产生高浓度的粉尘、焦油、无机和有机刺激性气体等废气进行专业的净化处理,达到环保排放要求。需要保证净化后的废气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1993)、《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环大气〔2020]33 号)、《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 61/T 1061-2017)以及昆明当地对于废气排放的环保要求等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8.3.4本设备运行环境要求:本设备运行部分安装于检测实验室楼体内,运行时噪声应满足当地环保要求的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8.3.5我司在响应文件中明确相关关键元件、器件清单、功用及来源地。(详见主要配置清单)

8.3.6我司于设备加工制作前,与采购人沟通并设计出设备安装尺寸图不得破坏采购人现有建筑的主体结构,与采购人沟通后的基础改造,安装后应恢复原貌。

8.3.7我司负责废气输入集成管道应与主设备输出端合理对接,保证效果。

8.4设备相关的各种废气处理工艺技术介绍(四种不同工艺)

8.4.1水洗喷淋净化塔
8.4.1.1工作原理

当混合气从洗涤塔底部通入洗涤塔,由于塔板间存在产物组分液体,产物组分气体液化的同时蒸发部分,而杂质由于不能被液化或凝固,当通过有液体存在的塔板时将会被产物组分液体固定下来,产生洗涤作用,洗涤塔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设计和制造的。洗涤塔利用气体与液体间的接触,而将气体中的污染物传送到液体中,然后再将清洁气体与被污染的液体分离,达到清净空气的目的。废气经由填充式酸雾洗涤塔,采用气液逆向吸收方式处理,即液体自塔顶向下以雾状(或小液滴)喷撒而下。废气则由塔体(逆向流)达到气液接触之目的。此处理方可冷却废气、调理气体及去除颗粒,再经过除雾段处理后,排入大气中。


8.4.1.2喷淋塔结构形式

8.4.1.2.1喷淋塔筒体直径2000mm*高4500mm 厚1.5mm,不锈钢材质。处理量≥10000m3/h,净化率≥70%。

8.4.1.2.2喷淋吸收系统主要由填料、喷淋装置、除雾装置、喷淋液循环泵、吸收塔组成。具体由贮液箱,塔体、进风段、喷淋层、填料层、旋流除雾层、观检窗出风口等组成。

8.4.1.2.3填料:填料主要为布风装置,布置于吸收塔喷淋区下部,烟气通过托盘后,被均匀分布到整个吸收塔截面。托盘结构为带分隔围堰的多孔板,托盘被分割成便于吸收塔入孔进出的板片,水平搁置在托盘支撑的结构上。

8.4.1.2.4喷淋装置:吸收塔内部喷淋系统是由分配母管和喷嘴组成的网状系统。每台吸收塔再循环泵均对应一个喷淋层,喷淋层上安装空心锥喷嘴,将喷淋液雾化。喷淋液由吸收塔再循环泵输送到喷嘴,喷入废气中。喷淋系统能使浆液在吸收塔内均匀分布,流经每个喷淋层的流量相。二层喷淋(每层八只螺旋喷嘴)

8.4.1.2.5防雾装置:用于分离烟气携带的液滴。吸收塔除雾器布置于塔顶部最后一个喷淋组件上部。烟气穿过循环浆液喷淋层后,再连续流经除雾器时,液滴由于惯性,留在挡板上。被滞留的液滴含有固态物,存在挡板结垢的危险,需定期经行清洗,除去所含浆液雾滴。

8.4.1.2.6喷淋液循环泵:用于吸收塔内喷淋液的再循环。采用单流和单级卧式离心泵,泵头采用耐腐蚀材料。循环水量:1.0立方米,水泵功率5.5kw

8.4.1.2.7浆液再循环系统采用单元制,喷淋层配一台洗涤液循环泵。循环系统使用一段时间后,循环液废水最终排入废水处理池。

8.4.1.3喷淋水泵

1)流量:29M3/h

2)扬程:20M

3)进口径:65mm

4)出口径:50mm

5)功率:5.5kw


8.4.1.4性能指标:

1)喷淋塔筒体直径2000mm高4500mm 厚1.5mm,不锈钢材质。

2)处理量≥10000m3/h,净化率≥70%。

3)进气开口:从侧下方进气,为直径600mm;

4)出气口:顶部开口直径为600mm;

5)净化量:10000立方米/h

8.4.2碱洗喷淋净化塔

8.4.2.1碱洗喷淋净化塔结构与水洗喷淋净化塔结构基本一致,只是增加一个自动加药箱,保证喷淋循环水的PH值处于碱性状态。

自动加药箱

8.4.2.2工艺流程:燃烧的烟尘(酸性)气体从塔体下方进气口沿切向进入净化塔,在通风机的动力作用下,迅速充满进气段空间,然后均匀地通过均流段上升到第一级填料吸收段。在填料的表面上,气相中酸性物质与液相中碱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生成物油(多数为可溶性盐类)随吸收液流入下部贮液槽。未完全吸收的酸性气体继续上升进入第一级喷淋段。在喷淋段中吸收液从均布的喷嘴高速喷出,形成无数细小雾滴与气体充分混合、接触、继续发生化学反应。然后酸性气体上升到第二级填料段、喷淋段进行与第一级类似的吸收过程。第二级与第一级喷嘴密度不同,喷液压力不同,吸收酸性气体浓度范围也有所不同。在喷淋段及填料段两相接触的过程也是材热与传质的过程。通过控制空塔流速与滞贮时间保证这一过程的充分与稳定。对于某些化学活泼性较差的酸性气体,尚需在吸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塔体的最上部是除雾段,气体中所夹带的吸收液雾滴在这里被清除下来,经过处理后的洁净空气从净化塔上端排气管放入大气。

8.4.3湿式静电吸附除尘装置

8.4.3.1湿式静电除尘器主要由湿式电除尘器本体、阳极系统(集尘极)、阴极系统(电晕线)、高频电源、喷淋系统、热风吹扫系统等组成。内部结构如下图:


8.4.3.2工作原理:湿式静电净化器由高压静电装置和电除雾器本体组成,其工作原理与静电除尘器一样,只是沉淀极采用管束结构,每个沉淀极管对应1根阴极电晕线。工作时利用高压静电装置对架设在湿式静电除雾除尘器内的电晕线施加负的高压电,从而在电晕线和沉淀极管之间形成不均匀的高压静电场并且两个电极是同轴布置的沉淀极管内各点的电场强度与该点和电晕线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整个沉淀极管内部都形成电晕区,在电晕区内,高浓度的负离子(电子)从电晕电极源源不断地向沉淀极管做定向运动从而形成电晕电流。


湿式静电吸附除尘装置

8.4.3.3性能特点:

8.4.3.3.1除尘效率高:在适当温度条件下,脱硝效率可达到80%乃至90%以上。

8.4.3.3.2处理范围广:除尘效率:去除率85%~93%;除雾效率:去除率85%~97%;除金属效率:去除率达75%。

8.4.3.3.3低水耗:冲洗水可设集水盘收集经膜过滤循环使用或直接作为脱硫塔工艺补水。

8.4.3.3.4设备寿命长:主体设备使用寿命一般按25 ~30年设计考虑

8.4.4活性炭吸附箱

8.4.4.1活性炭是一种很细小的炭粒,  有很大的表面积  ,而且炭粒中还有更细小的孔——毛细管.这种毛细管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由于炭粒的表面积很大,所以能与气体(杂质  )充分接触,当这些气体(杂质)碰到毛细管就被吸附,起净化作用。活性炭吸附的实质是利用活性炭吸附的特性把低浓度大风量废气中的有机溶剂吸附到活性炭中。活性炭吸附  法主要用于低浓度气态污染物的脱除。

8.4.4.2活性炭吸附箱原理当废气由风机提供动力,负压进入吸附箱后进入活性炭吸附层,由于活性炭吸附剂表面上存在着未平衡和未饱和的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  因此当活性炭吸附剂的表面与气体接触时,就能吸引气体分子,使其浓聚并保持在活性炭表面,此现象称为吸附。利用活性炭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能力,使废气与大表面的多孔性活性炭吸附剂相接触,废气中的污染物被吸附在活性炭表面上,使其与气体混合物分离,净化后的气体高空排放。活性炭吸附箱是一种干式废气处理设备,由箱体和填装在箱体内的吸附单元组成。

8.4.4.3活性炭吸附箱的使用范围活性炭吸附箱主要用于大风量低浓度的有机废气处理。活性炭吸附剂可处理净化多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苯类、酮类、醇类、醚类、烷类及其混合类有机废气、酸性废气、碱性废气;主要用于制药、冶炼、化工、机械、电子、电器、涂装、制鞋、橡胶、塑料、印刷及环保脱硫、除臭和各种工业生产车间产生的有害废气的净化处理。

8.4.4.4性能特点:

8.4.4.4.1吸附效率高,能力强;

8.4.4.4.2能够同时处理多种混合有机废气;净化效率≥95%;

8.4.4.4.3设备构造紧凑,占地面积小,维护管理简单,运转成本低廉;

8.4.4.4.4采用自动化控制运转设计,操作简易、安全; 5、全密闭型,室内外皆可使用。

8.4.4.4.5设备的选用 吸附塔从性能上分:高效型、标准型和经济型。 吸附塔材质:镀锌钢板。

8.4.4.5活性炭吸附箱性能:

8.4.4.5.1整机净化量:净化量10000立方米/小时,进出气口为直径600mm;

8.4.4.5.2活性炭:碘值500,防水,

8.4.4.5.3外形尺寸:长2000mm*宽1150mm*高1300mm, 碳钢板喷涂;

8.4.4.5.4进出口:直径600mm

8.4.5整机性能:

8.4.5.1整机净化量:净化量10000立方米/小时,进出气口为直径600mm;

8.4.5.2抽风风机:22kw;

8.4.5.3风量:(15362-21502)m³/h;

8.4.5.4全压:(3543-2804)Pa;

8.4.5.5主管道采用直径600mm不锈钢管;

九、验收方式:

设备安装后,由供应商和采购人共同委托的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至少对以下参数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验收程序。”

(1)设备运行噪声满足相关标准;

(2)活性炭吸附性,碘值>800mg/g,活性炭装填量≥1.1m³;

(3)设备应能处理有害气体成份苯、甲苯、二甲苯等 VOCs有机废气,净化后的废气需符合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4)处理后的废气应满足以下要求:

序 号

污染物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

1

颗粒物

120

生产设施排气筒(15m)

2

非甲烷总烃

120

3

二氧化硫

35

4

氮氧化物

50

5

烟气黑度(林格曼黑度,级)

1

(5)我司配合采购人进行设备安装改造,直至达到当地环评验收要求。

货物主要部件(包括附件)及材料清单